跳至主要內容

有樓階級 VS 無樓階級





上日提到2017年港股表現令人振奮,上升超過三成六,大家當然希望這個升勢可以持續下去。

不過,另一個資產類別住宅物業,去年的表現同樣出色。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65.62點,全年樓價累升約13.2%。表面上,這個升幅不及股市,甚至不及其他資產,但不要忘記,住宅樓價已經連升多年。

以近10年看,住宅樓價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持續上升,累積升幅已經超過一倍,比起港股過去幾年的「坎坷」(當中經歷了多番起落,包括2011年的歐債危機,以及2015年曇花一現的港股大時代),物業市場真的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有人形容是有買貴無買錯)。

納米樓細得驚人

只可惜,住宅物業除了投資價值之外,還有實用價值,甚至可以說是民生的商品(習主席話,樓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住宅樓價持續大升,對已經持有物業的人當然是好事,但對於一直掙扎欲上車的無殼一族,簡直是一個夢魘。

在剛過去的聖誕新年假期中,我跟一位姊妹Paula碰面,大家都對這幾年的樓市表現既驚且憂。她的兒子出來社會做事幾年,一直想買樓結緍,最近甚至想「扑錘」買一些「納米」樓,不過在Paula反對之下才暫時擱置。

【延伸閱讀】贈2000萬單位娶新抱 薛家燕:年輕人上車絕不容易

「我跟他去看過那些『納米』,實在細得驚人,實用面積只得200平方呎左右,20年前我們買300至400呎的細單位,已經感到很細小,沒有甚麼活動空間了,想不到20年後,這個情況更惡劣。」Paula告訴我,她對近年「納米」樓的看法。

「但若妳兒子真的想結緍,也算有實際需要,而又有能力買,這也無可厚非呢!」

「這惟有由我們父母去幫他們了!」Paula嘆氣說。

「妳的意思是給他們首期買樓?」

「對呀!我自己剛售出一個本來用來收租的物業,套現了幾百萬,打算用這筆錢作為他的首期!」

「現在就去買?」我緊張地問。

「嗯,不是,總想等樓價稍為回落,才替他付首期,買個大一點的單位!」

「原來又是『成功靠父幹』的經典例子!」

「如果不是這樣,妳說有甚麼辦法?」Paula苦笑說。

「是的,但我想到,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香港只會變成只有兩個階級,一個是『有樓階級』,另一個就是『無樓階級』,由此伸延下去,貧富懸殊的差距就會愈拉愈遠!有樓的就有錢,無樓的就注定一世窮!」

社會矛盾勢激化

「嗯,我也同意!如果自己父母沒有樓的話,下一代要買樓就十分艱難了。」

「妳的情況已經算是稍好,因為妳除了有自住物業之外,還有一個投資物業,但我知道,有些只有自住物業的父母,為了協助子女『上車』,惟有加按自己的物業套現,使已經供滿了的物業,也要重新『上會』!」

「唉,這個不知是甚麼社會,如果樓價真的這樣繼續癲下去,社會的矛盾只會愈來愈激烈,年輕人的怨氣只會愈來愈深,這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對呀,雖然我是『有樓階級』,但一想到這樣,我就不願樓價無止境地上升,這對整體社會都不好!」我們都感到很無奈。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有樓人仕能不能繼承未補地價綠表居屋?

今天想講講未補地價居屋的繼承事宜。如本身沒有樓,承繼綠表居屋當然不是問題,就算入息或資產超過綠表的資格。 但如果本身已置業,那麼就要視乎所持有的物業是私樓或未補地價居屋。 如所持物業是私樓,承繼是可以。即是說,私樓業主也可承繼已故家人的未補地價居屋,不必付印花稅。 但如所持物業本身也是綠表未補地價居屋,那麼就不能承繼。房署會以雙重福利為理由拒絕承繼的要求。 有客人問:「如我有綠表居屋,以遺產承辦人身份入住已故家人的居屋又可不可以?」答案是不,也見過客人因此而被房署拒絕。但是,如以遺產承辦人身份賣樓是可以。 如把自己的居屋轉名,再承繼家人的又如何?答案也是不能,因雙重福利因素也是存在。 那麼,如轉按套現把家人的綠表居屋補地價變成私樓,可不可跨越房署?答案也是不能。因如未完成承繼,只是用遺產承辦人身份操作已故親人的物業,是不能做按揭,因此是不能轉按套現去補地價。

業權轉讓

居者有其屋計劃 /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 (居屋) / 租者置其屋計劃 (租置計劃) /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 根據房屋條例,單位除在首次售出日期起計兩年後,經第二市場轉售,或已繳付補價外,是不可自由轉讓物業業權的。但在特殊情形下,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 可根據個別情況酌情批核業權轉讓之申請。 一般轉讓業權申請的原因如下: 申請配偶加入成為聯名業主 因離婚或分居而申請將業權轉給配偶 因結婚搬走與配偶同住而將業權轉給其他家庭成員 業主因移民或長期在海外工作而將業權轉給其他家庭成員 業主或配偶或登記家庭成員因申請公務員房屋福利或僱主提供的房屋福利而更改業權 因有登記家庭成員提供樓宇的首期或按揭供款而申請更改業權 因業主去世而申請更改業權 業主因年紀老邁 (即65歲或以上) 而申請更改業權 業主因重病命危 (例如癌症) 而申請更改業權 業主因破產而更改業權 除以上原因外,我們只會在特別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其他原因。 申請先決條件 業權轉讓必須以不涉及金錢代價的轉讓契據形式辦理 (破產個案除外);及 準承讓人必須為該物業業主已登記的家庭成員 (業主去世個案除外)。 申請須知 申請人必須填報申請書所需的一切資料,否則我們有權拒絕有關申請。 申請人必須在申請書內說明轉讓業權的原因,並連同有關證明文件副本一同遞交,例如: - 因結婚搬走與配偶同住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結婚證書及新地址證明文件影印本; - 因離婚 / 分居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絕對判令 (離婚) 和法庭命令 / 分居協議的影印本; - 因移居外地 / 長期在海外工作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獲外國 (不包括中國) 原則上允許入境或居留的批准書 / 僱主證明書和商業登記證的影印本; - 因業主或配偶或登記家庭成員享有僱主提供的房屋福利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由僱主發出的核准證明文件影印本; - 因準承讓人供款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顯示其在相當大程度上提供首期款項的證明文件/按揭貸款還款時間表和還款記錄的影印本; - 因業主去世而申請更改業權,必須遞交遺產管理書 (連同遺產管理人身份確認誓詞) / 遺囑檢認證明書、死亡證及豁免遺產稅證明書 / 資產及負債清單影印本; - 因健康理由而申請轉讓業權,必須遞交由...

有樓有車未必是中產

不少人認為現在有樓有車有存款就算得上是中產,然而這只是表面風光,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如果樓價下跌,那麼大量中國家庭的財富將嚴重縮水;在高樓價下,不少家庭的負債率會大增,而按揭將拖垮整個生活。 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近日發佈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為144,197元,城鎮和農村家庭的人均財富分別為208,317元和64,780元。 值得留意的是,房產淨值是家庭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份,在中國家庭的人均財富中,房產淨值的佔比為65.61%。此外,平均家庭汽車擁有率為31.8%。以一個3口之家來計算的話,結合資料顯示,該家庭的人均財富為42萬元,物業就佔據27萬,如果還有一輛價值10萬的汽車,該家庭在儲蓄、股票等其它領域的剩餘財富僅剩5萬元,家庭的現金流動性不足,經濟風險陡然上升。 首先,如果屋價下跌,不少中國家庭,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家庭財富將嚴重縮水。例如,2007至2010年,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美國家庭財產情況出現了很大變化,其中中等收入家庭財富平均縮水近40%。 第二,由於目前大陸的屋價高企,想要買屋或者已經買屋的家庭大多都會找銀行貸款,這會導致一個家庭的負債率大幅攀升。 譬如,7月份中國百城樓價為12,009元/平,即目前想要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屋需要120萬元,按當下首付最低兩成來計算,需貸款100萬,如果是基準利率,30年等額本息,每月需還款5,201元。但上半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886元,每個月僅1,981元,不足按揭月還款的四成。 融360認為,如果「樓奴」月供佔收入的50%以上的話,這樣的家庭經濟壓力會非常大,而如今的高樓價很可能會讓不少家庭面臨著資不抵債的窘境,甚至整個生活會被按揭拖垮。◇